您的位置: > 比特币行情> 正文

打印本文             

新加坡:处于创新和监管十字路口的加密中心

原文来自 Presto Research

编译 | Odaily星球日报 Golem(@web3_golem

新加坡:处于创新和监管十字路口的加密中心

总结

  • 虽然 Web3 的监管环境在世界大部分地区仍然模糊不清,但长期以来,新加坡一直被视为为Web3行业内各种企业和资产管理者提供清晰监管框架的领导者。

  • 在本期 Presto Research 的聚焦亚洲系列中,我们通过研究新加坡监管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探索新加坡为何对加密业务如此有吸引力的原因。

  • 文章结尾,新加坡 Web3 公司 Nansen 和 Laevitas 的首席执行官 Alex Svanevik 和 Hassen Naas 分享了他们为什么认为新加坡仍然是对加密公司最有吸引力的基地的原因

新加坡:处于创新和监管十字路口的加密中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MAS 是新加坡的中央银行和综合金融监管机构。其管辖范围包括:

  • 根据《支付服务法》(PSA) 对数字支付代币 (DPT) 服务进行许可和监管;

  • 监督在获准交易所交易的加密衍生品;

  • 加密货币业务的反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 (AML/CFT) 合规性;

  • 发布有关数字代币发行和数字支付代币服务的指南。

MAS 一直积极与行业合作,定期更新其监管框架,以应对 Web3 领域出现的风险和机遇。

  • 充当行业与监管机构之间的桥梁;

  • 宣传新加坡作为金融科技中心并促进创新;

  • 为传统金融和 Web3 公司之间的合作提供平台;

  • 为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初创公司提供教育资源和交流机会。

  • 这些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创造了一个全面的生态系统,支持 Web3 创新,同时保持新加坡在监管透明度和金融稳定性方面的声誉。这种平衡的方法有助于使新加坡成为 Web3 创始人和企业的首选司法管辖区。

    各种加密业务所需的规则和许可证类型

    涉及 Web3/加密货币行业的实体有各种许可要求 - 下面我们探讨一些类型的企业及其相关许可。

  • 证券型代币:属于《证券和期货法》(SFA)管辖,需要资本市场服务(CMS)许可证;

  • “实用”代币:可能不需要特定许可,但发行人应考虑他们是否有其他义务,例如,如果他们的代币相当于数字支付代币,则需要根据 PSA 承担相关义务。

  • 需要 PSA 许可证才能提供数字支付代币的托管服务。;

  • 必须遵守 MAS 有关保护数字资产的准则。

  • 除非从事受监管的活动,否则通常不需要特定许可证;

  • 必须遵守一般商业法。

  • 可能需要许可证,具体取决于交易的 NFT 的性质(例如,如果 NFT 被视为证券)或平台是否有法定或 DPT 进出匝道。

  • 如果促进金融交易,必须遵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法规。

  • 所有实体都必须在 ACRA 注册并遵守一般公司法规;

  • 所有类别都必须遵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规定;

  • 外国实体可能需要在当地建立分支机构才能获得许可;

  • 监管格局正在不断发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定期更新指南并引入新框架。

  • 本概述提供了当前监管环境的快照,但是它不构成法律建议。鉴于加密货币领域的快速发展,企业必须直接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接触或寻求法律顾问,以确保完全遵守最新要求。

    超越监管:新加坡为何在 Web3 领域仍然具有吸引力

    正如上文所述,新加坡监管情况是全面的,并为广泛的加密货币行业参与者提供了清晰的信息。但新加坡的优势不止于此:在外籍人士中具有长期良好声誉、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国家安全和家庭友好型基础设施以及战略位置都是非加密特定因素,但这些因素也是新加坡吸引加密创始人们的原因。我们从两位创始人那里了解到了他们决定将公司设在新加坡的原因。

    Nansen 创始人 Alex Svanevik:政府出手的领导力,对国外人才开放

    Nansen 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链上分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Alex Svanevik 谈到了他决定将公司设在新加坡的原因:

    “新加坡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是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的交汇之地,也是金融与科技的交汇之地。它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十年来(直到最近)以“创始人模式”执政的国家之一——由李光耀执政。它仍然由世界上最有能力的政府管理。出于这些原因,我认为这是经营企业的好地方。”

    Svanevik 提到李光耀的领导力,凸显了新加坡成功的一个关键方面:对外国人才的开放态度。李光耀本人也强调了这一战略,他表示:“如果新加坡依赖从 300 万人中培养出来的人才,那么它就无法实现超水平发挥……新加坡经济充满活力,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南亚、东北亚、中国、印度等地的人才,这远远超出了 300 万新加坡人所能培养出来的人才所能达到的水平。”

    这种拥抱全球人才的理念一直是新加坡经济战略的基石,大大增强了新加坡对企业家和企业的吸引力,包括 Web3 领域的企业家和企业。

    新加坡作为商业中心的吸引力并非只是传闻。会计与企业管制局 (ACRA) 的数据显示,新加坡公司注册数量持续呈上升趋势(图 2)。而人力部 (MoM) 的数据显示,就业准证 (EP) 增长在后新冠疫情时代出现反弹(图 3):

    新加坡:处于创新和监管十字路口的加密中心

    图 3 :尽管在疫情期间 EP 数量有所下降,但反弹势头强劲,来源:人力部 (MoM)

    Laevitas 创始人 Hassen Naas:自搬迁到新加坡以来,体验到了超出预期的好处

    Laevitas 是一家专注于加密衍生品的量化数据分析公司。Hassen 作为将总部迁至新加坡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也提供了对新加坡的独特视角。

    “决定搬迁公司总部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 Web3 中的公司而言,因为该行业在许多司法管辖区都受到一些怀疑。我认为新加坡存在着这种自我实现的动力,继续加强新加坡作为创业科技(现在是 Web3)中心的地位:企业迁至新加坡是因为其优点,例如法规明确、生活便利、金融和技术部门蓬勃发展、人才储备充足和税收优惠等,这鼓励监管机构和政府提供更明确的监管和商业框架。同时也反过来激励更多企业落户新加坡,加强监管机构进一步改进等等。

    新加坡拥有庞大的企业和基金网络,包括加密货币和非加密货币,自从迁至新加坡以来,我们体验到了我们预期的所有好处,甚至更多。我们有许多更新也即将推出,例如市场结构变化、订单簿失衡和 TWAP 变化的警报系统,我们很高兴能够自豪地继续在新加坡开展业务。”

    Hassen 提到的支持性监管环境导致了加密货币的高采用率。正如投资移民咨询公司 Henley & Partner 最近发布的那样,新加坡在加密货币采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图 4)。Henley 强调,强大的监管环境、创新和技术是推动该国家登上 2024 年榜单榜首的关键因素。

    新加坡:处于创新和监管十字路口的加密中心


    「价值币」与「MEME 币」 谁才是新牛市的未来?

    从上述发展历史来看,有几个重要的趋势可以做一些简要的总结:

    1. 流动扩张是基础:MEME 诞生于牛市,币价大爆发往往伴随着美元的流动性扩张。

    2. 名人效应是最佳助力:无论是 Shib 或者 Doge 这类图片类 MEME 的爆火都有名人效应的助力,如马斯克。

    3. MEME 与精神诉求的遥相呼应:从动物园图片、互联网梗图、再到 AI MEME,都隐含了在当时最具有传播性的时代精神,其蕴含的内在情感诉求也愈发丰富。

    4. 存续周期快速缩短:随着 Pump.fun 等 meme 公平发射平台的崛起,发币进入了分钟级,生命周期也进入了小时级。

    Doge 崛起的时代,正是 90 后的时代,基本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图片和 Emoji 的交流方式开始流行;进入 2020 年,进入了 00 后的时代,网络玩梗已经属于基操,但相较于 90 后,苦闷和躺平似乎更加普遍,但他们也更加的反权威、反精英,他们喜欢滑稽和具有荒诞感的事物,如 PEPE;进入到 2024 年,AI 作为当今最前沿的科技和最具有颠覆性的技术,00 后依然是这股浪潮的主力,当 80 后们还在质疑 AI 的未来的时候,00 后们已经开始使用 AI 赚钱,他们似乎与这个时代最具有前瞻性的科技领袖一道,快速的接受了变革的发生。

    随着 Pump.fun 等 meme 公平发射平台的崛起,每天有 5k-10k 数量的 MEME 代币诞生。10 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仅仅只有 1.4% 的用户赚到了超过 1000 美元,超过 80% 是亏损。

    在今天的时间点上,对 MEME 寻根求源市场多有讨论,从文化上、时代情感、传播效应等都可以找到其相应的立足点和理论解释。然而,无论哪种角度,一个确定性的结论在于:MEME 不适用从效用、实用性等现实角度去衡量其价值,这是对价值本身的狭隘理解,在货币超发不可逆的大趋势下,是时代选中了 MEME,只不过区块链是承载的最佳土壤。

    MEME 根植在更年轻一代的精神诉求和新的价值标准上,他们对宏大叙事意义上的价值标准不屑一顾,他们倾向于在微小的确定性的事物中体验幸福,用具体的诙谐去对抗抽象的威严。一个梗能够带来一次共鸣,对于年轻一代而言,这既是被看见,这也是人生的一次胜利,这种胜利在区块链世界迸发出了巨大的价值,所谓理性、理想是落伍的代名词,娱乐至死、消费至上,他们没有加密羞耻和加密赌场的概念,根源上,于他们而言 MEME 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另一种形式的游戏。

    只不过,MEME 虽然创造于年轻一代,但它变成可以炒作投资的标的则是更老一代的资本功劳,因为对于 60、70 以及 80 一代来说,他们最习惯的姿势是:不理解但并不妨碍割韭菜。

    价值币崩塌于现实证伪

    暴跌并不可怕,证伪则可能一蹶不振

    对于大多数经历币圈多轮周期的老人来说,暴跌相当普遍,也并不可怕,强如 BTC 也有暴跌时候,但人们对价值币 /VC 币的失去信念则是因为他们并不是在上演暴跌暴涨,或者跌了再涨的双边波动,而是对于更广大的散户群体而言,他们拿到筹码的时候,已经处在了币价的珠穆朗玛峰顶,眼睁睁看着它一点点进入海平面,直到跌成马里亚纳海沟。

    目前的现状是价值币的代币成为了产品,真正的产品则无人问津。关于低流通高市值的价值币,市场的分析讨论和 MEME 一样多,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有很多:牛熊转换导致的过高估值;加密合规下的筹码分配;生态体系力量不均衡、不健康等等。

    从本质上,价值币的发展是多重原因的结果,从叙事上败于应用匮乏,从财富效应上毁于分配,从生态上坏于虚伪精英作祟。对于大多数山寨币而言,舞弄概念和针对协议层面的微创新一度成为时髦,从所谓链抽象、Layer2、Layer3、意图中心,新名词层出不穷,然而交互量证明了一切,在缺乏实际应用场景下,用户的使用需求既不是刚需,也非无可替代。于是,项目的数据只能依赖于项目激励,比如空投、积分等,如果激励机制本身又存在不公平、老鼠仓的行为,到最后就演变成 Murad 所讲的代币成为了最终的产品,而产品本身则无人问津。

    如下图,一个行业主流叙事逻辑下的价值币,每一个参与方都有不同的围绕财富效应的诉求,可惜每一个诉求都不是围绕项目自身的真实价值展开,或者我们更残酷的说一句:所谓叙事只是割韭菜的遮羞布,因为所有的叙事都太容易在短时间内被证伪,而被证实的则多数是套娃或者旁氏。 

    数百条的公链、数百条的 L2、数百个跨链桥、数千个 Defi、还有数不清的各类叙事概念,在概念的迷宫里,看似天衣无缝的逻辑大厦,经不起现实的简单一击,如果在外部的流动性没有广泛溢出、叙事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这种情况则雪上加霜。

    诸多项目方不知所谓的虚伪精英心态作祟则成了价值币被击垮的最后一根稻草,许多项目方既当又立;一边鄙夷电子乞丐,一边偷偷建立老鼠仓,口中喊的是颠覆、革命、创新,手上拿的却是镰刀、大镰刀以及更大的镰刀。

    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用宏大的叙事价值来吸引资本和用户,用不公平的手段实施财富分配,一旦前者被证伪,则后者一定会跌入谷底,然而价值币的谷底也许比所有人想象的都更加漫长。

    MEME 与价值币的未来

    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复

    胜利总是由胜利者书写,价值的确认在价值实现的那一刻才具有最大共识。加密世界的主体思想仍然是 Token 化,一个 Token 在没有跑出来之前,它不存在价值币还是 MEME 币,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仅仅体现在实现路径的差异。

    价值币的好处在于从冷启动到币价正循环,有一套完整的可遵循的方法论去实施,相对而言,成功的确定性较高,但上限也相当有限。从最终目的而言,它解决的是用户的效用需求。

    MEME 币的好处在于,它虽然没有可以完全可复制的实现路径(相对价值币而言),随机性相对较大,但是它上限很高,而且现在 MEME 币的运作更加的资本化,成熟度并不比价值币差。从最终目的而言,它解决的是用户社区认同感的诉求。

    用户不赚钱才是项目的原罪,而不是有没有价值。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意识到区块链世界本就价值多元,无论是对价值币的 FUD 或者对 MEME 的追捧,都不必然代表这两种形态谁更应该存活,这两种对立只是代表不同资本的话语权争夺,不代表现实成立。对于市场的大多数而言,一个最简单朴素的道理是:在公平的环境下,能让人赚钱的项目就是有价值的项目,这几乎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于是,关于价值币和 MEME 币的未来,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谁能做到相对公平,谁更具有盈亏比。

    公平取决于制度的完善;盈亏比取决于叙事发展和流动性。二者共同决定了未来的周期轮转以及加密的未来。

    在特朗普上台后,我们可以大概率明确制度环境的改善,但这种改善是不是有利于当前的价值币糟糕产业形态的扭转,还是未知数;

    从盈亏比而言,价值币叙事发展能不能继续下去的源头在于新进入者是否大批量增加,但如果假设不能与现实需求深度结合,证伪依然来的很快,最糟糕的是这个过程很难加速,区块链不会一夜之间成为世界主流,但在流动性上,价值币似乎更有优势,因为更普遍的投资机构仍倾向于将资金注入价值币赛道,但在叙事逻辑没有本质性改善的情况下,韭菜不够割正在从玩笑变成现实。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去看未来的话,制度改善、叙事进展缓慢、流动性溢出仍然是价值币的基本情形,那么它最可能的状态不是死掉归零,就像中国的房地产一样,高估值崩盘的状态下,迎来较长时间的淘汰以及调整,这中间的大浪淘沙会诞生真正的价值币。

    对于 MEME 而言,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正在来临,更强大的资本运作,交易所的流量加持都对 MEME 形成了加速态势,但对散户而言,并不意味着赚钱更容易,但是只要财富效应持续存在,市场的大多数仍会愿意相信:这一次我一定能 PVP 成功。

    让赚钱发生在公平的环境中,可持续性才会存在。每一轮周期都有不同的叙事,死掉的价值币和 MEME 币不计其数,真正留下的价值币和 MEME 币的共性并不是所谓价值正统的争夺,而是谁赢得更广大社区用户的认同和支持。

    如果要做一个最终的总结,那一定是:世界上并不存在永恒的普世价值,价值币和 MEME 币并无高下之分,从历史看,总是那些能够持续获得社区认同、用户信任的项目才能持续的历久弥新,这才是真正的价值。

    金钱永不眠,新的故事还在路上,而这一次希望你能赢!

    关于我们

    币安下载官方app|币安iOS版|币安安卓版|币安电脑网页版

    • 用户支持
    • 帮助中心
    • 服务条款
    微信二维码
    币安官网渠道 数字区块链交易平台 Powered by binance
    QR code